中学生的追星问题
高一(17)班
人员介绍:
指导老师——林丽卫
组长——江魏丽
组员——陈宇奇 卢嘉力
课题研究涉及的主导科目:心理学
课题研究涉及的非主导科目:音乐
研究目的:
当今中学生正处在一个懵懂的时期,算是初涉社会,对一切只有一个混沌的概念,但他们对未来有着无限的憧憬和向往,对“美”有着不同的理解,而追星便是他们对美的一种追求,但这种追求有时过于偏激,例如:新加坡的一位女学生一年花了3万新币(约15万人民币)F4;大连16岁的少女因母亲没有给她买偶像的CD而自杀;温州一名17岁的中学生因没钱亲眼看到赵薇而服毒自尽。也许有时追星可以丰富我们的课余生活,使心灵有所寄托,但有时它也许会成为毁灭美丽青春的利器。所以我们认为有必要研究“追星”这一问题,了解它的正面与副面的影响以及中学生如何看待“追星”等问题,
研究意义:
对于“追星”中学生们是再熟悉不过了,在如今这个社会里,明星便是时尚的代名词,形形色色的明星层出不穷,使一代又一代中学生为之倾倒、疯狂。而随着国际化大潮,越来越多的中学生开始加入“追星族”这一行列。研究这个问题可以使中学生树立正确的追星观,了解追星的利弊,更好地追星。
研究目标:
1. 使中学生更全面得了解“追星”这一问题,树立正确的追星观和人生价值观
2. 通过这次研究提出一些应对盲目“追星”的可行性建议。
3. 找到一些避免盲目追星的方法
研究假设:中学生对追星的利弊并非很了解,并未意识到过分追星的危害,但是通过这次研究活动,我们可以使同学们更好地了解它,以一种正确的方式去追星。
研究方法:
1. 资料查阅法:我们可以到图书馆查阅相关资料,还可以利用网络进行查询。
2. 访谈法:我们将对心理学老师进行一次访谈,请她向我们介绍一名中学生追星的经历,告诉如何面对这一类问题,并为我们提一些建议。
3. 问卷调查法:首先,我们会面向本年级学生发放问卷进行试填,再面向其它级段的学生。
4. 统计法:我们要了解中学生对追星的认识,并进行总结、归纳。
人员安排:
林老师——综合指导
江魏丽——调查问卷的设计 查资料 写作、
陈宇奇——写作 查资料 后期制作
卢嘉力——调查问卷的发放、回收和统计 联系老师
时间安排和活动步骤
时间 |
2、3周 |
4、5周 |
5、6周 |
7、8周 |
9、10周 |
11、12周 |
阶段任务 |
完成开题报告 |
查找资料 |
调查问卷 |
取证统计 |
访谈 |
结题 |
阶段目标 |
按时尽早完成开题报告,尽早进入研究阶段 |
进一步了解课题 |
了解情况 |
进一步了解情况 |
|
|
主要研究目标 |
资料查询法 |
资料查询法 |
问卷调查法 |
统计法 |
访谈法 |
完成 |
主要负责人 |
江魏丽 |
江魏丽 |
卢嘉力 |
卢嘉力 |
江魏丽 陈宇奇 |
陈宇奇 |
可行性分析:
人员条件:我们对这个课题充满浓厚的兴趣,这将会使我们更加热情地投入到活动中去,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完成好这次研究。卢嘉力同学人缘很广,这将会使我们的问卷调查更加顺利。陈宇奇同学善于发现问题、找到好方法,这会使我们的研究开展得更加顺利。江魏丽同学文笔不错,会使报告更加出色。
物质条件:我们家中都有电脑,上网查资料比较方便。
时间条件:我们是同班同学,所以聚在一起的时间很充裕;同时,我们还有研究性学习课和中午时间可以利用。
预计成果:
1. 完成调查问卷,尽可能地发放出去,让更多的中学生参与到我们的研究中来,并达到预期的目标。
2. 采访心理学老师,了解中学生追星的心理。
总结:对于我们来说研究性学习课本身便是一门全新的课程,同其它的课程相比,它的学习范围、内容和自由度都大大增强了,在此研究过程中,我们克服了许多困难,最终顺利地完成了这次开题报告。
下面是我们的收获和体会:
1. 研究活动是一个团体活动,少了任何一个都不行。我们发现只要我们齐心协力,我们可以很快地完成原先我们认为很难完成的任务。
2. 明星,人群中的闪光点,会令我们崇拜也是理所应当的。追星可以使我们学到明星身上的优点,使我们自身有更多的发展,但我们不应该陷入盲目的深渊,因为明星毕竟不是我们身边的人,那是一个遥远的梦,那是一个绚丽的泡泡,它飞得越高便越接近破灭。
3. 明星,无论他们有多么伟大、多么闪耀,他们毕竟还是别人,他们不能替我们经历人生之风雨,我们也不能复制别人的传奇,盲目崇拜只能是一条走不完的路。我们的路只能是我们自己去走,相信以明星作为我们的动力我们定能一飞冲天。
教师评价:
1.研究小组的学生均能按要求完成研究工作,研究热情高,有很强的集体荣誉感;研究过程扎实,能记录下每一步的研究历程;组员分工比较合理,基本能做到在研究过程中分工协作。总体来说,在规定的时间内,在小组的合作努力下成功完成了第一阶段的工作,这是值得肯定和表扬的。
2.研究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比如:对研究的课题缺少整体上的宏观把握,这也造成了学生的研究思路几经周折才梳理清晰。
3.第一次各组间的相互论证,激发了学生的竞争意识,经过修改后,进行了第二论证,内容方法具体,详尽,效果较好。并使他们认识到自己的路要靠自己去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