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课题名称:关于伤寒的成因及预防的研究 2.班级:高一(7)班 3.负责人:陈律 4.课题组成员:杨敏文 王奔阳 陶林杰 周静野 5.指导老师:胡奇峰 6.课题研究涉及的主导学科:生物 7.课题研究涉及的相关学科:生物 8.中文摘要: 概述 伤寒是由伤寒杆菌引起的经消化道传播的急性传染病。临床特征为长程发热、全身中毒症状、相对缓脉、肝脾肿大、玫瑰疹及白细胞减少等。主要并发症为肠出血、肠穿孔。 病因 (一)传染源:为患者及菌者。全病程均有传染性,以病程第2~4周传染性最大。 (二)传播途径:病菌随患者或带菌者的粪便排出,污染水和食物,或经手及苍蝇、蟑螂等间接污染水和食物而传播。水源污染是传播本病的重要途径,常酿成流行。 (三)人群易感性:人对伤寒普遍易感,病后可获得持久性免疫力,再次患病者极少。 症状 潜伏期3~60天,平均1~2周。 (一)典型伤寒:典型患者临床表现可分为4期: 1.初期:相当于病程第1周。病多缓起,体温呈阶梯状上升,于5~7日达39.5℃或以上,伴有全身不适、食欲不振、咳嗽等。部分患者出现便秘或腹泻。 2.极期:相当于病程第2~3周,其主要表现如下: (1)高热。(2)神经系统中毒症状.(3)皮疹。(4)相对缓脉。(5)肝脾肿大。(6)消化系统症状腹胀、腹部不适、右下腹压痛、便秘或腹泻等。 3.缓解期:相当于病程第3~4周。 4.恢复期:相当于病程第4周末开始。体温恢复正常,食欲常旺盛,但体质虚弱,一般约需1个月方全康复。 检查 (1)常规化验①血液检查。②尿液检查。③粪便检查。 (2)细菌学检查①血培养。②骨髓培养。③粪培养。 (3)血清学检查:伤寒血清凝集试验。 治疗 (一)一般治疗。 1.隔离与休息。 2.护理:注意皮肤及口腔的护理、注意观察体温、脉搏、血压、腹部、大便等变化。 3.饮食:给予高热量、高维生素、易消化的无渣饮食。 (二)对症治疗。 1.高热:适当应用物理降温,不宜用发汗退热药,以免虚脱。 2.便秘。 3.腹泻:可用收剑药,忌用鸦片制剂。 4.腹胀。 (三)病原治疗。 1.氯霉素仍是目前治疗伤寒的主要药物。 2.喹诺酮类抗菌剂:其抗菌谱广,杀菌作用强。 3.氨苄青霉素:①对氯霉素有耐药性的患者;②不能应用氯霉素的患者;③妊娠合并伤寒;④慢性带菌者。 4.头孢菌素第三代头孢菌素疗效较好,如头孢哌酮,头孢三嗪、头孢塞肟等。 预防 要自我预防此病,首先要搞好饮用水及饮食卫生.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如饭前,便后洗手.灭蝇,防蝇对预防伤寒也是非常重要的.进行预防接种,增加人群对伤寒的免疫力,也是预防伤寒的重要措施之一.此外,还必须经常参加体育活动,锻炼身体,对于从事脑力劳动的人,应该适当参加一些户外活动,接受阳光的照射,呼吸新鲜的空气.在工作中,也要注意劳逸结合,加强营养,以增强免疫力 注意 本病也多发生在夏秋季节.有与伤寒病人接触的历史,持续发热,表情冷漠对周围事物反应迟钝,面色泛白,不思饮食,光想睡觉,有时比较烦躁,发烧热度高,脉搏反而慢,肚子涨气,舌苔厚.发热后的第6~9天会在胸腹部出现几个十几个粉红色充血性皮疹.年纪越小,症状越不典型,如果发病急,病程短,可不出现脉缓,皮疹等,会拉肚子,得病过程中要注意合并证,要仔细观察大便,如出血,可能是肠出血,患儿忽然腹疼加剧,可能是肠穿孔,如果发热时脉搏非但不慢反而加快,要注意中毒性心肌炎的发生.如孩子有以上表现,即应高度怀疑伤寒和副伤寒病. 学生预防伤寒和副伤寒的核心健康知识 一.饭前便后要用流动水和肥皂洗手,养成勤洗手的个人卫生习惯. 二.要喝开水,不喝生水,喝水杯要专人专用. 三.不去学校周围卫生条件差的饮食摊点,餐馆等地方就餐. 四.在学校吃饭不要同其他同学拼盘,拼菜食用,更不要共用碗筷等餐具. 五.不生吃,半生吃小水产品及凉拌食品 六.饭菜一定要煮熟后吃,存放时做好防蝇措施,阁顿,阁夜饭菜也要煮熟烧透. 七.出现不明的发烧,不要去诊所,卫生室就医,要及时报告班主任及校医.以免延误治疗 9.英文摘要:略 10.关键词;伤寒 成因 预防 11.研究解决的问题:伤寒的成因及预防 12.研究问题的假设:伤寒的成因与卫生状况有关. 13.研究采用的基本方法:访谈,问卷调查,上网查询资料 14.研究的基本过程:1.访谈:地点校医室.2.问卷调查.地点学校.3.上网查询资料.4.总结整理 15.研究获得的结论:伤寒是由伤寒杆菌所致的急性传染病.预防方法如上所示 16.研究的结果分析:人们对伤寒的了解并不多,预防并不全面. 17.课题小组的建议或倡导;举办伤寒预防周,加强食品消毒,提倡同学使用消毒餐具. 18.研究及完成报告中,每一课题小组成员完成的具体工作:陈律:纂写 策划 杨敏文:输入,访谈 王奔阳:查阅 访谈 周静野;访谈 陶林杰 19.每一课题小组成员的心得及体会: 杨敏文:其实疾病 [1] [2] 下一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