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王蒙的书都是看过的,至于金庸老先生那十四本天书,在我们那时的男生圈子里,都是必读之作。不过随着年龄的增长,上了大学以后,看的书反而越来越少了,对于国内文坛也再也没有以前那样关注,最多也就是看看王朔又把谁骂了而已。年轻人心浮气躁,很难静下心来品味一本书的内涵,所以从那个时候开始,网络文学就开始进入了笔者的视野。网络小说大多立意新颖、情节曲折,作者写书也不是按照传统的那样,力求书中情节结构完整、人物性格多样,而是读者看着怎么舒服就怎么写。由于这样的小说通俗易懂,看过之后也会觉得心情大爽,很快就聚集了相当数量的读者。结果这十年当中,优秀的网络小说层出不穷,追捧的读者也越来越多。在国外某中文网站的排行榜中,除了门户、网址导航之类的网站之外,起点中文之类专门提供小说阅读的网站,名次也十分考前。由此可见,网络小说已经逐渐成为了年轻网民生活中的一部分。与此同时,传统文学虽然不能说已经淡出了年轻人的视野,但也已经很少有人关注了。最后一点,网络文学之所以这么火,和它的运营模式也是有很大关系的。网络小说虽然也出书,但是真正展现给读者的平台还是在网络上。读者们依托互联网,鼠标轻轻一点就能够看到自己想看的书,就算是一些收费的小说,通过网络银行也能够很轻松的就付款购买,而不需要跑到书店买实体书。这样的便利,无疑是网络文学最大的优势,我们都说21世纪是信息的时代,传统文学如果想要获得更多的读者群,将自己的作品搬到网上也是必然的趋势。总的来说,传统文学的专家评委们,能够来为网络文学评语打分,首先就是认可网络文学在近几年来的成就,也说明一些有识之士看到了传统文学的某些不足。如果这次盘点之后,传统文学能够吸收网络文学的长处,同时再继续发扬自己的优点,那么中国传统文学的复兴,也是指日可待了。 研究内容-- 传统的茅盾文学奖每年都在评,评出来的优秀作品也不少,但是看的人却也不多。之所以出现这样的状况,首先大概就是与传统文学的本质有关。经历的盘点的人都知道,传统的文学评委们看书,是在看这本书的内涵,讲究的是文本价值、记录价值之类,作品表面之下更深一层次的东西。既然评委们都这样看了,传统文学作者们自然也是这样写的,传统文学的作品,往往从表面上来看并吸引人的地方并不多,需要读者细细品味之后,才能发掘出一本书的精彩之处。然而这就带来一个问题:不可否认,现在的读者主力已经转变为“80后”的年轻人,这些年轻人和以往的人们观念不同,作什么事情都更加追求效率以及结果。读书也是一样,年轻人看书看的不是书本身的内涵,而是书中的故事情节。一本书,只要情节够好了,能够流畅地看下去,就已经足够被年轻的读者称为是好书,文笔、人物刻画之类的都是次要的事情,更不会去寻找什么书中隐含的内涵了。网络文学重情节而轻内涵。起点有位“大神”叫做唐家三少,如果他的书也来参加盘点的话,评委们肯定对此会有更加深刻的认识。三少早期的书,用一个说法就是“通篇都像是高中生的作文”,盘点评委们喜欢用的那四大价值,除了娱乐价值之外,其余的三项基本上都是不沾边的。这样的书放在传统文学界,就连被批斗的资格也没有。但是三少的书从一开始就很红火,从早期的光之子到现在,至少也有五六年了吧,追捧他的读者从来就没有少过。我想传统文学如果想要重振雄风,三少的作品是一个非常值得研究的对象。另外一点就是,目前传统文学的一些作品,描写的故事情节大多和年轻人的现实生活有很大的距离。比如说贾平凹的《秦腔》是讲农村生活的;周大新的《湖光山色》是讲农村生活的;迟子建的《额尔古纳河右岸》则讲的是少数民族的生活。这样的作品放在传统文学界可能是主流,但是到了年轻人的圈子里,已经称的上是“边际文学”了,看的人有,但绝对不会多。也许有的传统文学作者要说了:我写书不是为了迎合年轻人!您要这么说,我也不能否认,但是我想身为一个作者,写出来的小说首先希望的,不就是能够让更多人看到它吗?时代在变迁、社会在发展,现在在书店买书看书的也已经不再是五六十岁的大叔大妈,而是二三十岁年轻人了,真正具有购买力的也正是这些人。这些作品尽管头上顶着茅盾文学奖的光环,但是对于那些打小就生活在城市里,对农村生活、少数民族文化没有什么概念的年轻人,就算是把这些书白送给他们,估计也是不会看的。当然我在这里并不是否定那些作品的成就,而是希望传统文学界能够警醒:之前大家喜欢写的农村生活、打工者、下岗工人之类的,至少在年轻读者群中,已经不再流行了。现在的年轻人要么就是喜欢天马行空的奇幻玄幻、武侠仙侠,要么就是喜欢更加贴近生活的都市小说。传统文学当中也有“反应社会现实”这样一个说法,我想只要让自己的作品和读者的生活更加贴近,就不愁没有人去看它。这几年来,代表国内传统文学的作家协会大概也是意识到了,传统文学正在逐渐和年轻人口味脱离的现象,从而吸收了像郭敬明这样一些80后的作家成员,这次盘点也宣称会推荐一些优秀作者进作协。这是一个很好的现象,可以看出我们的传统文学界也在努力的谋求变革和发展,也希望写出来的作品能够吸引年轻读者的眼光。 研究方法-- 通过图书、网络、杂志等途径来了解新生代文学和传统文学的关系,以及它们各自会有的意义。 分组分工-- 阮勤攀:分配工作及组织 沈梦璐:查找资料 梁晓栖:整理及总结 颜迪、颜俊俊、杨森鑫:整理材料 林江:完善细节 研究成果及展示方法-- 通过Word或者PPT模式,通过校园网让感兴趣的同学看到。并且还可以对我们小组的研究作出评点,也可以加入我们小组一起来探讨这个有趣的话题。 教师评语-- 青春文学(包括言情、奇幻、武侠等类型小说)是图书领域一大热门出版物,时下流行的可爱淘、明晓溪、步非烟等人的作品,类型越发趋于多元化,市场策划水平也更加高明。其动辄十几万上百万的销售量或阅读量,更表明了青春文学作为一种定向图书产品,已经占据了众多大、中学生的书桌。 但我相信,正如本人一样,除了青春文学所定位的读者(大、中学生)之外,其他年龄层的读者大多是“局外人”。因为,我们也许能够体会到青春文学作品里流淌着的青春感,却已无法获得青春的“在场感”(这也是青春文学畅销的重要原因)——我们的青春,已经永久地刻在那尘封的挂历上。在这个意义上,无论你是否瞧得上这些文字,首先应当对这些作品报以足够的尊敬。否则,对青春文学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