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研究性学习 | 非主流 | 图片中心 | 论文 | 学习 | 少男少女 | 社团 | 试卷 | 微信是什么 | 
研究性学习 
  
研究性学习——高中研究性学习报告,课题,方案,总结       1 6 NPS
最新公告:

  没有公告

 
您现在的位置: 研究性学习 >> 学习 >> 语文 >> 篇正文
最新推荐 更多内容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篇
QQ代码  未解之谜
更多内容

 

倾听--让老师更美         
 
倾听--让老师更美
作者:温岭学生… 文章来源:www.wlstudent.com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9/1/2 22:56:01
 

 :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8-8-4     学生的心目中,教师是道德的化身,人类的楷模,他们总会把自己喜欢的老师看成学习的榜样,心中的偶像,所以教师的形象至关重要。如今,新课程培训提出的一个新名词——有效倾听,为树立良好的教师形象提供了一个新的切入点。
  一、有效倾听可以让教师成为和善的朋友
  心理学研究表明:喜欢别人听自己讲话乃是人所共有的一种基本需要。随着课堂主体性,自主性的不断增强,学生质疑、反驳、争论的机会大大增加,这一切都需要教师学会倾听,成为学生忠实“听众”。课堂教学中,教师充分相信学生,放手让学生发言,最大限度地在时间上、空间上给学生表达自己观点的机会。无论是好学生还是差学生;无论是说对了还是说错了;无论是说得清楚明白还是语无伦次,教师始终以浓厚的兴趣,专注地倾听,没有半点不耐烦,更不打断他们的发言。学生感到自己语言的魅力,最终将做出更完美的答案。同时,在倾听的过程中教师善于发现每个学生的闪光点,不断鼓励他们,用亲切的眼神、细微的动作、热情的赞语表现出对学生及其所讲内容始终如一的浓厚兴趣,试问教师以这种和善的“朋友”的身份出现在课堂,学生怎么会不喜欢呢?师生心灵间的差距缩短了,一种亲切感便会在师生之间油然而生。学生对教师心悦诚服,教育即会事半功倍。
  二、有效倾听可以让教师成为聪慧的医生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在内心深处,都有一种被别人了解,被别人关爱的渴望。一名教师要对孩子进行有效的教育,如果像心理医生那样具备敏锐的分辩能力和细致入微的观察能力,就能够迅速准确地从学生发出的各种声音中判断出他们在想什么?为什么这么想?有什么疑惑?存在什么顾虑?进而深入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如果学生因为有所顾虑或表达能力的差异,有意、无意地掩盖或漏掉了部分内容和细节,教师在倾听中认真揣摸、分析其表达内涵,正确推断出学生的“弦外之音”,听明 “话外之意”,就可真正理解所讲的内容和意思。对于学生回答错误的地方,教师方可正确判断、分析错误的原因,因势利导及时纠正,在教学上做出适当、及时的反应和调整。同时,学生也会因为教师善意的、会心的理解而倍觉高兴,对自己充满信心,真正意识到自己作为一个人而不是作为一名学生的尊严和价值,继而与教师建立更深一步的交往关系——思想上的交往。
  反之,如果教师对学生的发言不加辨析,盲目鼓励,看似对学生发言的尊重,实则是一种极大的不尊重。记得同事讲,一位实习教师在教学《角的初步认识》时,教师请学生说说生活中哪里见过角?学生有的说“国旗上有角”,有的说“红领巾上有角”,有的说“门上有角”……学生发言愈来愈踊跃,教师是喜形于色。后来,有个学生说“五角的硬币上也有角”,此时教师没有分析、判断,反而仍旧一味鼓励:“同学们的生活经验可真丰富,说得非常棒!”这样的教学活动无疑给教师形象带来了负面影响,对学生今后成长也是极大地不负责任!教师应为“理解”而倾听,而不是为“表演”而倾听,我们让学生得到适当的关注,能够畅所欲言,也应让其明确对错,健康成长。
三、有效倾听可以让教师成为慈祥的长者
  “风流不在谈锋健,袖手无言味正长。”有效地倾听本身就是一种教育,充满真诚、耐心的倾听,即使你没有给予对方帮助,也会因为爱心的存在,使他的心灵获得十分丰厚的精神馈赠。
  美国著名主持人林克莱特在节目中访问一位小朋友,问他:“你长大后想当什么呀?”小朋友天真地回答:“嗯,我要当飞机驾驶员!”林克莱特接着问:“如果有一天,你的飞机飞到太平洋上空,所有引擎都熄火了,你会怎么办?”小朋友想了想,回答道:“我先告诉飞机上的人绑好安全带,然后我系上降落伞,先跳下去。”当现场的观众笑得东倒西歪时,林克莱特继续注视着这个孩子,没想到,孩子的两行热泪夺眶而出。于是林克莱特问他 “为什么要这么做?”孩子激动地说:“我要去拿燃料,我还要回来!我还要回来!”林克莱特与众不同之处在于他能够让孩子把话说完,并且在现场的观众笑得东倒西歪时,仍保持着倾听者应该具有的一分亲切,一分平和,一分耐心,让这名小朋友最善良、最纯真、最清澈的心语能够向世人展露。
  作为教师,在倾听学生发言时我们像长者那样以一颗充满宽容的爱心,用双耳满怀期待地迎接来自学生的“渴望”,往往会获得意想不到的收获。一次做分数应用题,有一道题是这样的:“一项工程,甲单独做需要6天完成,问几天能完成这项工程2/3?”集体交流时,同学们说出了准确做法:“2/3÷1/6”,后来我问有没有其他方法?一位平常成绩很差的同学举起了手,我让他发言,有的同学甚至在偷笑,当他说出做法为:“6×2/3”,

[1] [2] 下一页

 
   
 
篇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 上一篇篇:

  • 下一篇篇:
  • 【字体: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研究性学习 /   产品经理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统计|站长  浙ICP备070317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