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相关文章 |
 |
|
|
|
|
 |
浅谈小学思想品德课中的目标教学 |
|
|
浅谈小学思想品德课中的目标教学 |
|
作者:温岭学生… 文章来源:www.wlstudent.com 点击数:110 更新时间:2008/11/1 18:20:24  |
|
|
:漯河市召陵区实验小学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8-6-24
小学思想品德课目标教学,顾名思义是随教学目标分类学的研究而产生的一种新的教学思想。它以“为掌握而学习”、“为发展而学习”的理论为基础,按“总目标(揭示)--分目标 (感知、论证、巩固)--总目标(强化)”的过程,把围绕总目标而分解出来的分目标附于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从而克服盲目性和随意性,增强针对性和有效性。 在思品课教学中,采用“目标教学”方法来设计教学,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笔: 一、在激趣引课中,揭示总目标 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求知欲,使他们处于心理上的最佳状态,然后揭示出总目标。例如;《什么是真正的勇敢行为》一课目标的揭示就可以分以下步骤:1、让学生听自读课文《谁勇敢》的录音故事。2、当学生明白了故事的大概情节之后,提出思考题:① “小松敢捅马蜂窝,人们为什么不称赞他勇敢?”②“小勇不敢捅马蜂窝,并且被马蜂蜇了以后还哭了,而人们为什么称他最勇敢?”3、让学生充分讨论并发表意见之后,教师顺势揭示目标:什么是真正的勇敢行为。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我们要懂得判断哪些事才是真正的勇敢行为,这就为分目标的实施打下了基础。 二、在学习课文中,感知分目标 思想品德课课文一般都是在以事寓理的学习过程中,通过对道德形象、道德行为、道德动机、道德效果及道德评价的具体感知,而逐步树立起道德观点的,因此,感知分目标,是实施总目标的关键。例如:《爱惜粮食》一课,总目标是教育学生爱惜粮食,从小要养成爱惜粮食的好习惯。课文也正是围绕着总目标,以8幅图和课后习题来分解目标并实现总目标的:图1 一家人吃饭 揭示 总述 → 所以 图2-7 粮食的生产过程-粮食来得不容易 → 图8 粮食的用途--粮食是个宝 → 爱惜 节约粮食作用大 三、在联系判断中,论证分目标 在学生初步掌握了道德概念、知识和有了道德认识之后,如何对已学的知识进一步论证和巩固,并通过对各种事物的评价使教学目标得到巩固?这就需要在联系判断中论证分目标。 四、在总结导行中,强化总目标 这一环节的主要任务是提纲挈领总结全课教学;表扬激励;巧妙延伸,促使学生从“ 知”落实到具体的“行”。这是目标教学的最终目的,也是教学目标的强化阶段。例如:《关心体贴父母》一课,如果能让学生认识到“不让父母为我操心,就是心体贴父母 的最好表现”,想想“自己哪些事,哪一种习惯,最让父母操心”,“打算如何改正”,展开讨论,这样的目标教学效果好,目标实在,能真正在学生的心灵上有所触动。 最后,我们的教育最后还要通过建立家校联系,定期反馈等课外延伸,达成并强化教学目标。
(
|
|
|
篇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
|
|
上一篇篇: 体育课如何吸引住学生 下一篇篇: 低年级说话素质培养点滴 |
|
|
【字体:小 大】【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没有任何评论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