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研究性学习 | 非主流 | 图片中心 | 论文 | 学习 | 少男少女 | 社团 | 试卷 | 微信是什么 | 
研究性学习 
  
研究性学习——高中研究性学习报告,课题,方案,总结       1 6 NPS
最新公告:

  没有公告

 
您现在的位置: 研究性学习 >> 学习 >> 语文 >> 篇正文
最新推荐 更多内容
相关文章
语言表达——简明
语言表达·连贯
语言表达——得体
正确运用修辞方法
名篇默写(一)
名篇默写(二)
古代文阅读——理解常见…
古文阅读——理解并翻译…
古代文阅读——分析综合…
古代文整体阅读  (一)
QQ代码  未解之谜
更多内容

 

高考作文8真理:引,引,引!           
 
高考作文8真理:引,引,引!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不详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8/3/21 19:59:05
 

 

彩点释义

    “引用”我们都会,引用能够使文章充满文化气息,能够用精练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能够使文章更具有说服力。关键是我们要做到恰当引用,什么是恰当引用呢?就是在合适的地方用适合的古诗文有效地表达自己的观点。这里有三个关键词:“合适的地方”、“适合的古诗文”和“有效地表达”,这三个关键词一一落实,那就是“恰当”了。

 

彩点例举

樱桃小记

忆明珠

  什么水果最好吃?有人回答过,是荔枝。而我最爱吃的,是樱桃。

  在我的老家,樱桃不稀罕。靠近一条清澈而宽阔的河的岸边,一边有几个山头,全被樱桃林遮覆,更无别的杂树。樱桃熟时,周围村庄的孩子成群结队地上山吃樱桃。这是当时的习俗所允许的,护林人不加制止。孩子们那股高兴劲儿,如同孙猴子回到花果山,爬上树,坐在树叉中间,拣最红最大樱桃吃个够。我至今弄不明白,为什么孩子们会被宽容到这般程度。有种鸟叫腊嘴,专啄食成熟了的樱桃,孩子们一来,就吓得这些鸟雀惊飞四散。大概在护林人看来,与其让鸟雀将樱桃啄食殆尽,不如敞开向孩子们供应。但,只许吃,不许带,更不准折损樱桃树。哪怕折断一根小枝,都会受到护林人极其严厉的训斥和警告。孩子们也明白“樱桃好吃树难栽”,大都能自觉遵守这些“君子协定”。

  离开老家,我也就跟樱桃告别了。所经过的一些地方,好象都不产樱桃,要不然就是错过了它上市的季节。以后,来到我现在居住的这座小城,一住二十年,未见过一颗樱桃。而我总忘不掉它,因为那儿时的甜密啊!近读《郑板桥集》,发现在他的《真州杂诗》中写过:“三春荠菜铙有味,九熟樱桃最有名”。才知道我们这地方,在郑板桥那个时代,也产樱桃。有本书记载说:“樱桃熟时,红色者,谓之朱樱;紫色皮里有细黄点者,谓之紫樱;味最珍贵。又有正黄色者,谓之蜡樱;小红者,谓之樱珠。味皆不及。”过去,这里的樱桃既很有名气,猜想它该是“味最珍美”的紫樱吧。我生得太晚,来得不迟,连本籍人都早遗忘此地曾为樱桃之乡,儿不知樱桃为保物了。吃果,要有种树人,而做个种树人,似乎须有点政治家的远见和耐心。不等种子落下地,就巴望它立时变成聚宝盆的急性子,种不得树,总要等上几年。或许由于当年的有耐心的种树人已渺如黄鹤,于是盛名一时的真州樱桃也断无消息了吗?我甚至埋怨郑权桥多事,不该写下这两句诗,徒增我对小城名产绝灭的惋惜;且无端勾起我对故土樱桃的旧恋,而又不得如儿时那样,重咀嚼到它的甜蜜。

  “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现在芭蕉早已绿满纱窗了,樱桃,樱桃,你在哪里?

 

华东师大二附中高二学生 陆晟旻

  寻寻觅觅,寻寻觅觅。人生在世,莫不为自己寻觅一个精神家园、一方理想之土,然而,当这个理想乐土寻而难得,甚至寻而不得之际,我们,又将何以而对?

  东晋乱世,多事之秋,我们一代大贤士陶渊明选择了隐居避世,躲避了俗世的尘嚣和烦扰,逃脱了红尘的争斗于炎凉,在酒里、菊前、诗中去寻觅他的理想之国、精神之国,去寻觅他的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去寻觅他的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去寻觅他的桃花源。然而,他固可以清高地不为五斗米折腰,固可以闲适地种豆南山,固可恬淡地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固可以常著文章自娱,忘怀得失,固可以用他手中的笔忽逢桃花林,在这字间寻觅他的精神乐土,但是,他何曾为黎民百姓争得一粒米、斗升粮?何曾让劳苦大众少一份苛捐,减一厘杂税?何曾让帝王将相面前多一份谏书,添一语直言?他寻到的精神家园、理想水土之给自己留一份自娱,给当时一个贤德孤傲的背影,给后世一个虚无飘渺的“空中楼阁”。

  诚然,陶渊明有或这或那的局限性,但无论是古时、还是现世,烽火连天还是国富民丰,我们需要的都不是“两肩取一,俯卧天地间”之人,而是治国平天下之人;不是“独善其身”之人,而是“兼济天下”之人。

  千余年后,满清王朝风雨飘摇,西方列强横行神州,同样是乱世,同样是生死关头,却出了一位铮铮英雄--谭嗣同。维新变法,救亡图存,在国家危难、民族危亡之际,挺身而出,为天下,为天下人寻一条光明大道、寻一个理想之国;慷慨就义、从容赴死,在生死关头、生义之间,舍生取义,为世人、为后辈留一种精神,树一座丰碑。他本可以安分守己,老实做一个读书人,两耳不闻窗外事,明哲保身;他本可以保住性命,太太平平离开中国,渡往日本,安然无事,但他偏偏为了民族自强,国家振兴而奔走操劳,呕心沥血;偏偏以“不闻各国变法有不流血而成功者”,为了变法成功,维新胜利而甘心赴义,呼出了“有心杀贼,无力回天”的悲壮,喊出了“死得其所,快哉快哉”的豪情,表现出“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西昆仑”的悲壮。他寻了,觅了,尽管他没有找到一条中华民族的自强、复兴之路,但他的伟岸身躯永在,追寻精神永在!

  从古到今,人类一直在寻觅;从过去到现在,中华儿女也一直在寻觅。此刻,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们终于寻觅到了一条适合自己发展的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之路……

 

【彩点技巧】

  上面两篇文章,一篇是著名散文作家忆明珠的散文,一篇是中学生作文,他们在文章里都引用了不少材料,通过这些材料的引用,我们发现,要做到“恰当引用”,还需要一些具体的方法:

  1、直引。即直接引用古诗文原文,不做任何增删变更。如:“近读《郑板桥集》,发现在他的《真州杂诗》中写过:‘三春荠菜铙有味,九熟樱桃最有名’。……有本书记载说:‘樱桃熟时,红色者,谓之朱樱;紫色皮里有细黄点者,谓之紫樱;味最珍贵。又有正黄色者,谓之蜡樱;小红者,谓之樱珠。味皆不及。’”这就是直接引用。第二篇里正文每节的开头都是直接引用。直引的好处在于增强文章的真实性和说服、论证效果。

  2、化引。即对引用的原句原文作一些字词方面的变化,从而更好地为自己的表达服务。像“樱桃好吃树难栽”,则属于化引,作者化用了人们熟知的一首歌的歌词“小曲好唱口难开”,保留了“……好……难……”的基本结构,填充进自己要表达的内容,写出了樱桃树生长的不易。

  3、暗引。所谓暗引,就是指作者在引用他人诗文时,既不是一字不漏地引用原句,也不是对个别原句作字词方面的变化,而是抽取原文中的重要部分,加上自己的语言组合成一个新句,让人感觉不到作者的引用。如:“他固可以清高地不为五斗米折腰,固可以闲适地种豆南山,固可恬淡地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固可以常著文章自娱,忘怀得失,固可以用他手中的笔忽逢桃花林,在这字间寻觅他的精神乐土”你说,这段文字作者引用了吗?乍一看,作者似乎没有引用,但毫无疑问,作者几乎句句引用却无引用的痕迹,这,便是暗引。

  4、拆引。上面两篇都没有用拆引,其实,“拆引”也是使文章语言灵动生辉的技巧之一。所谓拆引,即将原诗文拆开使用,用以表达作者的观点。我们来看下面的例子:“陶渊明向往自然,他是一只‘羁鸟’,但深‘恋旧林’;他是一条‘池鱼’,但常‘思故渊’。当他辞官回家后,他重于有了一种‘复得返自然’的快乐。”再如:“岳飞的精神永存,他的‘三十功名’,不会像‘尘与土’一样消失,‘八千里路’也不会‘云和月’一样随风而逝。”这样的拆引,不但使文章韵味无穷,而且使文章的语言节奏和谐。

 

请你试写

  阅读下面一则材料,写一篇800字左右的文章,立意自定,题目自拟。要求:必须至少使用上面四种引用方法中的两种。

  正在作讲座的人叫黄美廉,一位自小就染患脑性麻痹的病人。脑性麻痹夺去了她肢体的平衡感,也夺走了她发声讲话的能力。然而她她昂然面对,迎向一切的不可能。终于获得了加州大学艺术博士学位,她用她的手当画笔,以色彩告诉人“寰宇之力与美”,并且灿烂的“活出生命的色彩”。

  “请问黄博士”,一个学生小声的问:“你从小就长成这个样子,请问你怎么看你自己?

  “我怎么看自己?”她用粉笔在黑板上重重的写下这几个字。她写字时用力极猛,有力透纸背的气势,写完这个问题,她停下笔来,歪著头,回头看著发问的同学,然后嫣然一笑,回过头来,在黑板上龙飞凤舞的写了起来:

  一、我好可爱!

  二、我的腿很长很美!

  三、爸爸妈妈这么爱我!

  四、上帝这么爱我!

  五、我会画画!我会写稿!

  六、我有只可爱的猫!

  七、还有……

  八、忽然,教室内一片鸦雀无声,没有人敢讲话。她回过头来定定的看着大家,再回过头去,在黑板上写下了她的结论:“我只看我所有的,不看我所没有的。”


 
   
 
篇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 上一篇篇:

  • 下一篇篇:
  • 【字体: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研究性学习 /   产品经理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统计|站长  浙ICP备070317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