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 割
“长扁切割了吗?”谢长廷遭亲绿学者质问。谢的回答是,本土认同方面无法切割,言下之意,其他层面都可以和陈水扁切割开来。选举语态下的“切割”,是快刀斩断令自己不利的人际关系和议题,摒除不利因素。
支持蓝营的妹妹是绿营“立委”哥哥的切割对象,弊案缠身的阿扁也能成为切割对象,李登辉也曾说:“他是他,我是我。”
因为泛蓝将大选定位为“对陈水扁不信任”的投票,而谢长廷也因此在有意与其区隔,以示清廉和正义,甚至亮出“三不”。
抹 红
选战之前,“红色”成为候选人惟恐避之不及的颜色,此“红”不是红衫军,而被拿来指代“共产党”、“大陆”。
两岸长期对峙,加之台湾岛内反大陆的宣传,民众对与“红色”相关的事物表现出强烈抵触。而一旦被扣上“红帽子”,就仿佛向大陆出卖台湾利益。
2000年选举时,面对宋楚瑜的强劲势头,国民党和民进党曾联合发布民调,称在三个可能当选的候选人中“中共最爱宋楚瑜”。
今年3月3日,民进党剪接了马英九有条件“承认大陆学历”的谈话,把“条件”剪掉反复播放,意为一旦马英九上台,就会出卖台湾利益。
可见,候选人任何与大陆有关的话题,都可能变成对手抹红的佐料。
做 票
李敖说:“台湾的民主就是假的。为什么假?大部分都靠做票。”“做票”,就是利用各种手段,制造有利于自己的票数结果,比买票更令人防不胜防。年初“立委”选举,国民党绵密部署人员于各个开票所内外,防止监票漏洞。
此前,国民党饱受“做票之害”。2004年选举,废票高达33万张。
其实,台湾“做票”的始作俑者是国民党。两蒋时期,当局开放部分职位公开选举,结果几乎毫无悬念,总是国民党提名的候选人获胜,偶尔出现意外情况,国民党也总有办法扭转乾坤——或者把党外候选人的票弄脏成废票,或者开票一半突然停电将票箱掉包……
台商票
西进大陆的台商越来越多,其选票成为两党争夺目标,以往两岸经贸议题被民进党作为选举毒药,这次竟也包装成竞选大礼。
从北京到台北,隔了海峡和数千里路,仅往返周折的机票就要5000块。可台商珍视选举权利,还是想用投票表达意愿,不然,看到自己讨厌的人主政,会难过上4年。
多数台商是国民党两岸政策的拥趸,但也有少数台商坦言,其实民进党上台反而有利于他们长期获得大陆关照,其优惠在近年才有所减少。
今年大选,号称有20万台商返乡投票。2月份,陈水扁放出烟幕,“大赦”违规投资大陆的台商,似要拉拢选票。另一边,又有消息说,台商“投票包机”遭到订票的“技术阻挠”。绿营还批评北京“台企联”以机票优惠价格,安排选举包机让台商回台投票,是变相买选票。
走路工/买票
走路工,源于闽南语“行路工”,代劳报酬的文雅说辞,选举中指小额买票行为,候选人为吸引选民支持,制造人气,通过桩脚或者辅选系统,以现金(一般以车马费、茶水费为名)或礼物动员选民,属于法律灰色地带。
现在,走路工更重要的不在于能买到多少票,而是作为负面新闻,被用来抹黑或者“抹红”,以影响选情。
2005年台北县长选举民进党候选人罗文嘉,与2006年高雄市长选举国民党候选人黄俊英,都在“走路工事件”的阴影下败选。
“入联公投”/“返联公投”
2月1日,台湾“中选会”宣布“入联公投案”和“返联公投案”成立。
“入联公投”由民进党提出,全名为“以台湾名义加入联合国全国性公民投票案”。民进党当局再次将公投与“总统大选”捆绑进行,刺激泛绿民众投票支持本党“总统候选人”的目的明显。
国民党也随即提出“推动中华民国以务实、有弹性的策略重返联合国及加入其他国际组织全国性公民投票案”,1月间,国民党又将“中华民国”改为“我国”。作为竞选策略,意在抵消“入联公投”的催票作用。
无论以“台湾”名义“加入”,还是以“中华民国”名义“重返”联合国,本质上并无重大区别。就连美国也说“台湾或中华民国此刻在国际社会中,都不是个国家”。
两个公投的要害在于:台湾2300万人就事关“国家前途”的重大议题进行“公民投票”是否会成为惯例,以及台湾究竟有多大比例的民众反对台独。
“防御性公投”
台湾“公民投票法”规定公投立案需经复杂的程序,但第十七条写明:当“国家”遭受外力威胁,以致“国家主权”有改变之虞,“总统”得经“行政院”院会之决议,就攸关“国家安全”事项,交付公民投票。这就是“防御性公投”。其本意在于使公民投票能“在紧急状况下”立即展开,但陈水扁却特别看重“总统”“不需经其他机构授权而能自主设定公投议题”的权利。
2004年台湾“总统选举”时,他推出“是否需要购买武器以抵御大陆军事威胁”的“防御性公投”,以影响选情。
今年2月,陈水扁声明不会重施旧技。但正如台湾时事评论员胡忠信所说,对陈水扁这个“分分钟都会变的人”,“还是要时刻提防的”。
AIT
美国在台协会(American Institutein Taiwan)的简称。
1978年中美建交,美国次年根据《与台湾关系法》设置了这一“非营利性民间机构”,总部华盛顿,并设“台北办事处”。目前该机构职员三百多人,都是正“休假”的美国国务院公务员。该机构也被授权办理与大使馆相同的事务,包括核发美国签证与护照等。
AIT对台湾选情有特殊影响力。1月13日,AIT理事主席薄瑞光向陈水扁重申反对“入联公投”。同月,AIT台北办事处处长杨苏棣也密会马英九、谢长廷。
转型正义
民主政体下,对过去的威权政府的不正义行为的调查、矫正与赔偿,称为“转型正义”。
台湾的民主政治建立以后,诸如对“二二八事件”的调查以及“二二八事件处理及赔偿条例”的出台、民进党政府对国民党“不当党产”的追讨等等,都是“转型正义”的体现。
可惜的是,国民党除了马英九的“道歉”,真正的反省并不算充分;而民进党反复操弄“悲情”,也无非把“转型正义”当作工具。
选战来临,“转型正义”随之频繁露面:从提案“二二八究责条例”,到拆除“大中至正”牌匾等“去蒋化”运动,蓝绿的“政治口水”来来回回之间,台湾学者只能感慨“所有好东西在台湾都变了样”。
台湾维新,和解共生
谢长廷的竞选口号。他用“维新”来概括“改革大计”,他也说,“不同的政治理念和立场”不应“陷入恶斗内耗”,所以如果胜选,也要跟马英九合作,发扬“和解共生的精神”,“一起守护台湾”。
“和解共生”或许是谢长廷的处世之道。2005年,面对民进党内恶斗,他选择赴美进修。任高雄市长期间,他也曾推动“两岸直航”,并试图访问厦门。
不过,选情紧要,当然“选票放中间,和解搁两边”。于是马英九有没有美国“绿卡”,还是成为谢阵营攻击的重要话题。
“新三不”
选举之前,候选人各自抬出选举政纲、口号。
马英九拿“新三不”作其选举政纲“两岸政策”的核心表述,即“不统、不独、不武”。他说,不做“麻烦制造者”,所谓“不独”就是不推新“宪法”或“台湾共和国”。
谢长廷曾以“与马英九一样”来概括其两岸政纲。在三通等议题上,马谢两人无根本分歧。
有趣的是谢长廷的“新三不”,同样坚决与陈水扁切割。今年1月27日谢长廷登记参选“总统”完毕后承诺:当选后,他与家人将不从事任何股票买卖行为、不担任任何基金会董事、不与公家机关进行商业行为。
[上一页] [1] [2]
上一页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