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作者:温岭学生…  文章来源:www.wlstudent.com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8/11/1 18:21:12  文章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nbsp;   “小华体重30千克, ,小丽的体重是多少千克?”教师让学生自己补充条件,给学生思维的自由度很大,让学生的思维无拘无束,学生思维非常积极,从不同角度思考出不同的答案:“小丽的体重是小华的5/6”“小丽比小华轻1/6”“小丽的体重比小华的多1/5”“小华的体重是小丽的5/6”等等,让学生从多角度进行思维的发散训练,提高学生解题的灵活性、敏捷性,长期下去,将会使学生的思维更开阔,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将会得到加强。
       (二)设计数学开放题,训练学生从多角度提出新颖、独特的思考方法。
        数学开放题,既没有现成的算法,也没有确定的答案,要求解题者充分联想,勇于创新。这样的练习,能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参与机会和成功机会,让学生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有利于学生发散思维、求异思维、直觉思维的培养,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我们应该适当的设计开放题,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如:“在□里填上什么数字,这个数就能被3整除:□6□”学生可以通过不同的思考策略得到不同的答案。可以先确定千位上的数字,再确定个位上的数字,也可以先确定个位上的数字,再确定千位上的数字,不同的思路可得出不同的结果。
       诸如( )+( )=9,( )×( )=36,6+5=6+( )+( ),50元可以买哪些东西?36个苹果可以怎样平均分等之类的练习,都有利于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多角度思考问题,不仅发散了思维,还更好地培养了学生独特思考问题的方法,培养了创新意识。
        四、重视实践活动,让学生能创新。
        创新必须勤于思考、乐于实践、刻意求新。在教学过程中给学生提供足够的实践空间,凡学生能动手操作的,教师绝不能代替,让学生在动手中学习,在思维中动手。充分让学生动手操作、动眼观察、动脑思考、动口说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一)充分让学生动脑思考。
        由于每个学生对待问题都有自己的看法,所以,作为教师的应该要鼓励学生敢想、善想、敢于动脑、善于动脑,在教学中要善于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给他们留出一份自由自在进行思考的空间,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例如,在学习了分数的认识后,让学生取一张正方形纸,把它折出面积相等,形状相同的4份。大家的兴致很高,很快得出4种折法。这时我并没有急于告诉学生其他折法,而是鼓励他们再想想还有别的折法,造成了悬念,激起了学生积极探索的欲望,促使他们去进一步思考、尝试,终于又得出了3种折法。
       (二)让学生想说就说。
        语言和思维的发展是密切相关的。而小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发展又表现为不同步性,分析问题往往看到了、想到了就是表达不出来,再加上数学学科特有的抽象性、逻辑性,使学生更是感到无从说起。针对这种情况,作为教师首先要不断鼓励学生使他们敢说、爱说,怎样想就怎样说,说错了再重新说,培养学生慢慢学会说话。其次,课堂中还应充分利用讨论的机会,锻炼学生去说。如在学习“时分的认识”一课时,学生对“时针指在2、3之间,分针指在11”时,是2时55分还是3时55分出现了不同意见,我让学生结合自己手中钟表模型分组讨论、探索,最终得出了统一答案。这样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表达能力也得到了很好地锻炼。再次,在教学过程中,一些简单的例题也可由学生模仿老师到讲台上给大家讲解,说说自己对知识的理解,为什么这样理解,表达出自己的思维过程。
      (三)放手让学生动手操作。
       美国华盛顿国立图书馆墙上写有三句话“我听见了,但可能忘掉;我看见了,就可能记住;我做过了,便真正理解了。”由此可知,亲自参与、亲自操作实践是多么的重要。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