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审
报名的人多了,怎样选择就成了问题。
总共只有20个陪审员名额,基层单位已经按要求推荐了26个,怎么能既照顾基层单位的积极性,又能从自愿报名者中选出合适的人呢?
下关区法院决定,另外增加10个名额给组织推荐的人选,原有的20人名额全部由普选产生。
法院首先对报名者进行初选,《决定》规定“一般应当具有大学专科以上文化程度”这一条就刷掉了一半报名者,最终154人进入了首轮面试。
面试考官由审判委员会委员和党组成员组成。面试的内容很直观——形象、仪表、思维、谈吐、语言能力。报名者除了要回答一些法律常识问题之外,多数都被问到“为什么来报名”。
答案形形色色。有的说想来学习法律知识,有说退了休要发挥余热,有的说对自己工作有帮助,还有人说要监督法官。
32岁的孙晓燕,家住雨花台区,大学读中文,毕业后在区里一家小厂工作过,现在南京大学法学院攻读经济法法学硕士。她看到下关区普选人民陪审员的公告,她觉得自己应该去报名:“我当陪审员,会是一个完美的桥梁。因为我既有专业的法律知识,又在基层工作过,最容易在‘法理’和‘公序良俗’中找到平衡。”
肖朝晖说,来者中提到促进司法公正的人很少,即使是学习法律的人,对人民陪审员制度也说不出太多东西。“大多数人对于陪审员的了解来自于香港电视剧。”
2008年1月4日,下关法院又对通过面试的60人进行了复试。
经过复试,20人脱颖而出,加上组织推荐的10人,30人的名单已经确定。这时候,下关区法院决定再加一轮政审。肖朝晖说,“我们必须优中选精,水平、能力、口碑不得不考虑,否则别人不服。”
政审组由法院和司法局共同组成,原有的“三有”变成了“六有”,增加了“有水平”、“有能力”、“有威望”。法院表示,对于政审,“有单位的要全去,退休的就去社区,年龄大的还要上门家访,看家里什么意见”。
政审结果体现在一张“人民陪审员选任调查表”,其中内容包括历次重大政治事件中的表现、对宪法法律的态度、对社会事业的热心程度、品行及作风、群众口碑、有无不良纪录、在单位一贯工作表现及现在工作情况、参加庭审的时间保障、身体、精力、单位对其参加人民陪审员工作所持的态度。
坐着,而且说话
下关区法院普选陪审员的做法引起了公众的广泛关注,上级法院评价,“对推进司法民主化、实行审判公开、打破审判的神秘感,是一个创新”。
许小真并不为然:“这种方法在人大常委会的决定中早有规定,我们只是在框架内操作,想不到依照法律办事反而成为‘创新’。”
许小真觉得,至少到目前为止,普选陪审员还仅仅是完成了选人的工作,真正的作用还没发挥。“推而广之,人民还有没有其他权利?在选好人民陪审员之后,更重要的问题是如何用好陪审员。这也将是一场自我革命。”
据许小真介绍,有的人民陪审员参加完庭审就回去了,案子判下来了,他还不知道结果。有的法官判决时也不征求陪审员的意见,客气点的法官会告诉个结果,有的则干脆连结果也不告诉,“他们仅仅是把陪审员当成法律规定必须要坐在那里的一个人。”许说。
然而,已经有人意识到了自己的价值。孙敏,南京某社区主任,连任此届下关区法院陪审员。她对记者说,“庭审的时候,我也会同情弱者,特别是对女性。虽然他们不认识我,但是休庭期间我也会过去跟他们说说话,可能因为我穿的衣服不像法官那样是制服,他们会觉得我比较亲切,觉得我来是为了帮他们的。”
孙敏说自己也有闹笑话的时候。一个离婚案件,男女双方都吸毒。开庭时,女孩说,我18岁跟你到现在,堕胎几次,你要赔偿我损失。“我就对那个男的说,对,精神损失费还是要赔的。法官当时没说什么,合议的时候,法官对我说,从情理上看是应该赔偿精神损失,但是法律上没有规定这一条。”
但法官还是给了孙敏这样的人以信心。孙对法官说,没学过法律,怕不称职,法官回答,“我们要找的陪审员不需要懂法律,懂民意就可以,只要把自己的看法说出来就行了”。
[上一页] [1] [2]
上一页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