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首先说“个”。
(责任编辑:微信编辑)新华字典里,个有量词、助词、代词和名词的用法。在这里,显然是量词,而且是修饰事物,而这又分为两种情况: 1.用于没有专用量词的事物,比如,一个人,一个影子; 2.用于某些有专用量词的事物,比如,一个(所)学校,一个(只)耳朵。在这个文案里,就显然是用个代替了“种”。 而第2种用法,跟直接用事物本身的专用量词相比,有什么不同呢? 我觉得,有两点不同: 1.就没那么正式了,会显得口语化,亲切; 2.在语气上,会强一些。 我们可以同样的句子来对比一下: 一所学校能有多少人? 一个学校能有多少人? 你只有一只耳朵吗? 你只有一个耳朵吗? 对吧?好的,同理: “是一种生活方式”,就显得比较呆板,只是个普通的陈述句而已; 而“是一个生活方式”,就有种“嘿,我告诉你,介是个生活方式呢”的感觉在里面。 (二)再来说文案。 文案的目的是什么?无非是希望你能记住我要推广的产品,至少是有印象;如果可以的话,我希望仅仅通过这句话,你就了解了我们的产品特点或理念等。这样,当你相关需要的时候,你可以很快在脑海里,跟我的产品,建立起联系。 举个例子:“今年过节不收礼,收礼只收脑白金。”这个文案好在哪里?除去琅琅上口还落脚在产品名上等原因外,还有两点。 1.它对产品做了差异化的定位,仅用一句广告语,就大增了它的附加价值:在其他营养品都在宣传我的产品多营养多健康的时候,脑白金杀出来,暗示你们:去领导家不知道拎点什么好吗?脑白金走你! 2.“它很押韵嘛!好听……但是这话它有毛病吧!今年不是不收礼嘛,怎么又收礼只收了脑白金了?什么情况?” 于是你花了两秒嘲笑了一下设计广告语的,顺带,加深了印象,对方目的达到。 (另外,@张小圈友情提示,这句话没有语病,是语法上的“舛互”现象) 同理。微信,它没定位在联络如何方便、或社交多么愉快上,它高度化后,直接概括为生活方式。 我相信这是经过长久的调研和思索的,因为很多新认识的朋友跟我讲,“我很爱交友,我走哪都先开微信,说不定能摇到个妹子呢。” 你看,在形容自己爱交友的时候,他们用“先开微信”来说明,这显示出,在人们心里,认为对微信这个产品的应用,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自己的生活方式。如果立足于此做宣传,效果是会到位的。 (三)总结 既然我们确定了要在“微信”和“生活方式”建立联系,怎么说好呢? 微信,改变你的生活方式(有吗?中间加动词“改变”,是不是有点抢戏?) 微信,一种生活方式(哥们你把话说完行吗?) 微信,是一种生活方式(嗯……哦,原来微信是一种生活方式啊,平平淡淡地听到了,平平淡淡地忘记了) “个”字闪亮登场~! 微信,是一个生活方式。 没那么书面语了,生活化,亲切~~ 啊咧……怎么听着有点别扭呢?! Yes!不别扭你会琢磨吗?不琢磨你会有印象吗?没有深刻印象你会来知乎当个问题提吗? 这下,介绍产品、升华产品定位、加深印象的目的都达到了,欧了。 (四)最为重要的一点 你认为以上内容说的很好吗?也许有亮点吧,可说再好也是错的。 因为这种思考方式就在逻辑上犯了错误。 正确的思考方式,应该是以事实为出发点,根据模糊的判断设定一个初始假设,然后再在搜集信息、进行论证的过程中,以事实为依据,修改初始假设,通过不断地思考、修改、论证、再对比、思考、修改、论证中,最后使结论和论据向事实真相靠齐。 那么,为什么要用“个”,不用“种”,应该是去搜索腾讯的资料、问腾讯人员他们的思路,了解真相。 而我之前的(一)(二)(三),完全就是在假定了,这是对的(求证了么?)在这基础上搜集证据,论证它如何对,那当然怎么论证怎么对。 如果人们都像这样,为客观结果强行赋予主观的猜测。社会不会有科学进步,只会有把人群分裂开的种种偏见。 ==!我不是要找借口哇……我平时还是个蛮严谨孩只的,昨天着急着答题下线,才犯错的。 真心感谢指出我错误的知友们:@大果 @青唐 @张宇。 同样感谢,因为我的认真,而鼓励我的 @OurDearAmy 和王琛-HD还有点赞同票的同学。 把我的思路留在这里,一方面,启发思路,一方面,留个知乎错误答案的活样本:) (五)与(四)相关的一些拓展 知乎中有个问题是:为何现实中有大量「有效市场假说」的反例,依然有很多经济学家前仆后继的用更聪明的解释去证明「有效市场假说」是对的?zhihu.com/question... 景雁的回答非常赞: 这是个有用的设问,通过这个设问能得到一定程度失真但有效的答案。 没有啥假说是对的,只需要看这个假说的论证是不是成立,透过这个论证过程能得到怎样的关于现实的洞见。 现实中的意义?帮大家找个北,那南就不远了。 但愿加上这个(四)和(五),能给知友们“如何在知乎提问、答题”提供更多借鉴:) P.s. 感谢某二人的邀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