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出打工的父母要选择好监护人,在思想上和行动上重视对子女的教育问题,要尽可能经常回家看望子女,关注子女的学习、生活和心理状况,让子女感受到亲情的温暖。父母在外也可以通过打电话,写信等方式经常与子女进行情感交流和亲子互动,使他们能够充分感受到父母的爱。另外还要与孩子的班主任、监护人保持经常性的联系,共同商讨教育的策略与办法,使孩子能在良好的心理环境和社会环境中健康成长。
另外,父母应转变用金钱弥补愧疚的心态,注重与子女的情感交流和心理沟通。除了提供必要的学习条件之外,切忌过度的物质满足。以免不仅没能弥补孩子缺失的亲情,反而为子女的越轨行为制造了温床,提供了条件,使他们无法抵制外界的诱惑而走上歧途。我们知道家庭教育是启蒙教育,也是影响人一生的至关重要的教育。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有利于培养出身心都得到健康发展的下一代。在从婴幼儿期到儿童期、青春期的孩子的人格形成 ( 其中特别是社会化 ) 过程中,父母与子女间的关系是一个极其重要的构成因素。这种关系直接影响到孩子的行为、心理健康、人格与智力发展。因为父母在外,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关系相对疏远,亲子关系发生了消极变化,这对留守儿童心理的健康成长也产生了诸多不利影响。影片《留守孩子》有这样一个情节,主人公王小福在给父母的信中说:“爸爸妈妈,我恨你们……我恨你们寄回来的钱。”影片播出后,曾有记者问导演刘君一:“信是孩子自己写的,还是你给写的。”刘君一立即反问说:“你觉得假吗?” 然而,日前,周宁六中350多名儿童联合给父母写信。信中说:“爸爸、妈妈,我们不要太多财富,我们更渴望亲情关爱。”看了这封信,你还会觉得影片的那个情节假吗?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员孙云晓认为,儿童年龄越小,情感支持系统的需求越强烈,也越重要,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来自父母的亲情。留守儿童出现的种种问题,比如辍学、沦为少年犯,很大程度上与缺乏父母的情感支持有关。 随着农村的大量劳动力不断涌向城市,最终形成了这样1种特殊群体:留守儿童。他们在爷爷奶奶的照顾下、缺少父母的关爱下成长。父母外出打工后,与留守儿童聚少离多,沟通少,远远达不到其作为监护人的角色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