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中学生手机消费
作者:温岭中学  文章来源:温岭中学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9/1/10 19:53:56  文章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中学生手机消费

高一(21)班

 

人员介绍

指导教师——张仁达老师(数学)

组长——郭音宏

组员——王佳阳、金珂伊、黄依静、王思懿、梁达文

课题及课题研究涉及项目:

课题——关于中学生手机消费的调查

课题研究涉及的主导项目——数学、语文

课题研究涉及的非主导项目——政治、其他

目的:

根据目前已掌握的情况,发现80%的同学已拥有一部属于自己的手机,就算暂时没有购买手机的同学,大部分人认为自己有必要有一部手机。所以我们研究这个课题的目的是:了解同学购买手机的心态,讨论中学生拥有手机的总体利弊以及应中学生购买手机的决策因素。

意义:

随着生活水平的改善,手机的普及率开始升高,且使用者范围也开始扩张。几年前,拥有一部手机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对于学生来说更是遥不可及。今时不同往日,在学校里,手机几乎是人手一部的通讯工具。而对于学生来说,手机不在是用于通讯,更多用于上网,打游戏,听音乐。同学之间出现了攀比现象,看谁的手机的功能好或者是新机型,就想方设法去拥有。通过这次研究能够使同学们认识到手机的真正用途,正确使用手机。

目标:

1、    通过调查使广大中学生对现在中学生手机消费初步的了解和认识。

2、    使中学生能以正确的心态购买手机。

3、    使中学生知道手机的利弊。

假设:

中学生对购买手机的心态及手机的利弊并非很了解。通过这次研究活动,使身边的同学更了解它。

内容:

要想研究中学生对手机消费的认识,首先我们要全面、详细了解手机的消费情况,便于我们更好的将正确对待手机的使用,更好的了解中学生拥有手机的利弊。

方法:

资料查阅法:利用网络进行查询。

问卷调查法:首先,先面向全校学生发放问卷,进行试填,然后面向其他学校发放。

统计法:我们要了解中学生对手机消费的认识,并进行总结,归纳。

人员安排:

张老师——综合指导

梁达文——外联、访谈

郭音宏——写作

黄依静——调查问卷设计

王佳阳——排版

金珂伊——录入

王思懿——后期制作

时间安排和活动步骤:

时间

1

2

3

阶段任务

完成开题报告

查找资料

进行开题论证

阶段目的

有目的地开始,有详尽的计划

了解现状,进一步了解课题

 

主要研究方法

 

上网调查法

小组之间成员讨论

主要负责人

王佳阳

金珂伊

梁达文

 

时间

45

6

7

8

阶段任务

调查问卷

统计

访谈

结题

阶段目的

利于了解实际情况

使结果更明了,进一步了解实际情况

 

完成该课题研究

主要研究方法

调查问卷法

统计法

访谈

总结

主要负责人

黄依静

王思懿

梁达文

郭音宏

可行性分析:

人员条件:我们的成员中有一名是团支书,将正确领导成员,成员之间团结互助,善于分工合作,这也是我们的一大优势。我们有热情,有顺利完成该课题的决心。

物质条件:我们家中都有电脑,上网查资料较为方便。

时间条件:学校每周专门设立了该课程,因此可利用的时间充裕。

预期成果:

1、  完成调查问卷,了解实际情况,并达到预期目的。

2、  树立中学生正确的手机消费观。

3、  使手机的使用利大于弊,达到家长购买意愿。

总结:

对我们来说,研究性学习本身就是一个全新的课题,同其他功课相比,它的学习范围,内容和自由度都大大增加了。但这也是对我们能力的挑战。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相互配合,以及在张老师的指导下,我们顺利得完成了这次开题报告,并坚信可以克服一切困难,顺利完成该课题研究。

体会:

这个学期的研究性学习,使我们对同学的手机使用情况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同时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大部分同学都配有手机,而且大部分带手机并不是出于炫耀、攀比(但我们并不否认有少部分同学有这样的心理),而更多的是为了方便与家长同学的联系。

    其实对于中学生该不该用手机,一直有所争议。支持者认为,便于与家长联系是最好的理由,而且,上述事情发个短信就能解决,并不会增加过多经济负担。其实,手机不是“该不该用”的问题,而是“用来干什么”的问题。我们需要的是校方与家长密切配合正确引导,比如规定上课必须关机、控制话费与短信数量等,而针对学生这一广阔市场,厂家能否推出适合学生使用的“专用手机”(比如取消游戏功能等),这也值得好好琢磨。
文章录入:200721A1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