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小班-- 200825A3 小组成员-- 吴忆湄、叶芳芳、曾子善、詹晓乐、张安珂、郑安琪、朱勤健 负责人-- 曾子善 指导教师-- 郭丽云 相关学科-- 语文 主导学科-- 语文 中文摘要-- 《中国大百科全书》评价说,红楼梦的价值怎么估计都不为过。《大英百科》评价说,《红楼梦》的价值等于一整个的欧洲。《红楼梦》是一部大书。有评论家这样说,几千年中国文学史,假如我们只有一部《红楼梦》,它的光辉也足以照亮古今中外。《红楼梦》是言情小说,它言男女之情,以言情而至伟大,必须有一个条件:起于言情,终于言情,但不止于言情。通常的言情之作常常易于流于浅薄,而伟大的言情则有一个不言情的底子,这样才能衬出情的深度。《红楼梦》之所以伟大,首先是在结构的伟大上。在如此精妙的布局和秩序下,这等空间、这群人物中,看似庞杂的故事在作者的笔下事无巨细,分明清晰的娓娓道来。
英文摘要-- hongloumeng hongloumeng 关键字-- 红楼梦 研究意义-- 《红楼梦》研究,是关系到整个中华民族灵魂的重新铸造、民族精神的重新抖擞的文化事业。 从庄周到李贽,中华民族的反抗叛逆和创造精神在历史的漫漫长夜中顽强地生长着,从屈原、史迁到阮籍、李白到《西厢记》、《牡丹亭》,中华民族的审美思维在正统意识的压抑和扭曲下倔强地灿烂开放着。但最伟大的创造者、叛逆者和艺术家是曹雪芹,最瑰丽的精神文明之花是《红楼梦》。从鲁迅到柏杨,都对中华文化中腐朽和阴暗的一面作了沉痛的批判,但早在他们之前,曹雪芹已经通过《红楼梦》的创造,对此作了形象化、艺术化的反思。同时,曹雪芹奇迹般地承载和弘扬了中华文化的精粹与珍异,他的精血气骨直接通向了先秦诸子所代表的中国文化的黄金时代。 中华民族的精神需要一个新的凤凰涅,需要光大历史的精彩,同时需要扬弃历史的负担。《红楼梦》研究应该在这种民族文化精神的重塑再振中扮演一个重要的角色。 在此社会转型、世纪交替的历史性关头,在此华夏文化救亡与更新愈益为全民族所关注的焦点时刻,在此东西方文化空前碰撞、交流对话的大时代,红学界难道不应该慎重思考自己的责任吗?红学的前途,《红楼梦》研究的意义,难道不是一个非常严肃的课题吗? 本文所论,提纲挈领而已,如要求“严密”,则每段之下应有“笺疏”——更细致的证例、说解……但限于发表体制,也只能如此粗具规模。希望能引发大家的思索讨论,则红学幸甚,中华文化幸甚!
背景-- 红楼梦是由曹雪芹所撰写的,曹雪芹,中国清代伟大的文学家,名沾(zhān),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圃、芹溪,祖籍河北丰润(一说辽宁铁岭,一说辽宁沈阳,一说辽宁辽阳),生于1724年,卒于1764年。其先世原是汉族,后为满洲正白旗包衣(家奴)。曹雪芹的曾祖父曹玺,祖父曹寅,父辈的曹颙和曹頫相继担任江宁织造达60余年之久,颇受康熙帝宠信。曹雪芹在富贵荣华中长大。雍正初年,由于封建统治阶级内部斗争的牵连,曹家遭受多次打击,曹頫被革职入狱,家产抄没,举家迁回北京,家道从此日渐衰微。这一转折,使曹雪芹深感世态炎凉,更清醒地认识了封建社会制度的实质。从此他生活一贫如洗他能诗会画,擅长写作,以坚韧不拔的毅力专心致志地从事小说《红楼梦》的写作和修订,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写出了这部把中国古典小说创作推向巅峰的文学巨著。《红楼梦》以其丰富的内容,曲折的情节,深刻的思想认识,精湛的艺术手法成为中国古典小说中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品。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幼子夭亡,曹雪芹陷于过度忧伤和悲痛,到这一年的除夕(1764年2月1日),因贫病无医而逝世(关于曹雪芹逝世的年份,另有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和二十九(1764年)年两种说法)(曹雪芹逝于1763年见甲戌本脂砚斋甲午泪笔批:能解者,方有辛酸之泪,哭成此书。壬午除夕,书未成,芹为泪尽而逝。余尝哭芹,泪亦待尽),入葬费用由好友资助。 清代诗人富察明义在其《题红楼梦》诗序中说:“曹子雪芹出所撰《红楼梦》一部,备记风月繁华之盛,盖其先人为江宁织府。其所谓大观园者即今随园故址。惜其书未传,世鲜知者,余见其钞本焉。”另一位清代宗室诗人永忠作于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的咏《红楼梦》诗题曰:“因墨香得观《红楼梦》小说吊雪芹三绝句(姓曹)”。这大概是除《红楼梦》本身和脂批之外,最早指出曹雪芹是《红楼梦》作者的记载。明义和永忠都是曹雪芹同时代人,虽然没有证据表明他们认识曹雪芹,但他们与曹雪芹的朋友敦诚、敦敏兄弟有密切往来,因此他们的说法被认为是具有很高的可靠性。但迄今没有在敦诚、敦敏兄弟的文[1] [2]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