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张爱玲--乱世佳人
作者:温岭中学  文章来源:温岭中学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9/1/2 9:57:29  文章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张爱玲/小说/乱世才人/作家
研究意义--
通过对张爱玲事迹的了解,我们悉知她写作的背景,感受近代中国的社会环境,了解了她的生平事迹,我们读她的作品,将更容易透过一个个故事了解中国的社会我们将会使自己的文化素养得到提升,对文学,历史有更深刻的了解,了解张爱玲的生平经历,更多的是对文学的更深刻更独特的理解,是对中国近代历史,近代社会有更深刻的体会。
背景--
张爱玲,一个生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的作家。在人间磨练了短短75年之后,终于香消玉损,在孤独中走完了自己辉煌却又艰辛的人生。
1920年9月30日,张英(张爱玲原名)出生在上海一家有“历史”家庭。其祖父乃是清末的著名大臣——张佩纶,而她的祖母是戊戌变法中主要的领导者之一——李鸿章的女儿。父亲,是遗少型的少爷,母亲是一位新式的进步女性。这样特殊的家庭背景,对张爱玲对她的文学之路可谓产生重大推力。幼年的张爱玲常常爬在母亲床上跟着母亲背诵唐诗,在不经意中为她筑好了一道文学之墙,开启了她通向文学殿堂的大门,播下了她热爱文学的种子。这种影响是起着决定性作用的。母亲带着她读老舍的文章,令她从此喜欢上老舍的小说,又进一步培养了她对文学,对创作的热爱。母亲深深的母爱也是她创作的一大重要力量来源吧!
张爱玲曾在很多报刊,杂志上发表过她的文章。在一炮走红之后,短短10年之内,变又发表了无数优秀的文章。如《沉香屑第一炉香》,《沉香屑第二炉香》《茉莉香片》《封锁》《倾城之恋》《传奇》等有名的小说。这些小说多多少少也与她从小生活的家庭背景,环境有关——3岁随父母生活在天津,后来父亲娶姨太太,母亲出走。6岁入私塾就创作了第一部小说。9岁那年,父母离婚,父亲和继母都患上了吸鸦片的瘾;1937年毕业于圣玛利亚女子中学。后母借母亲向父亲提出留学要求与张爱玲有冲突;张爱玲被父亲禁闭在家中,在床上生病几乎丧命。1938考取英国伦敦大学但因战事未能前往;1939年入香港大学文学系,但1942年太平洋战争爆发,香港大学待办,未能毕业。后报上海圣约翰大学,“国文不及格”而未被录取。此后便一直为杂志撰稿,后来终于一鸣惊人,创作出大量作品。在张爱玲成为名人之后,她过得并不见得非常幸福。1944年,她和才子胡兰成步入婚姻的殿堂,完成了她的第一次婚姻。可是不幸的是这场婚姻只维持了两年。在后来的1956年8月与剧作家赖雅于纽约结婚,但仍未见有美满的结局;晚年的张爱玲长期闭门谢客,过着寂寞的隐居生活,1995年9月8日,被人发现孤独地死于洛衫矶的家中……
其实优秀作家张爱玲的生活背景。创作背景都有一段艰辛的历程。但她却创作出那么多优秀作品,这着实不得不让我们记住这位优秀的大作家——张爱玲。

研究目的与假设--
在全面了解张爱玲之后各成员对此人做出各自的评价,吸收她的优点,以提升自身的修养,这样才达到研究的目的。并且将其在文学界的影响力与地位作个探讨
研究内容--
了解张爱玲这位才女,包括她的作品集,生平事迹以及她的性格特征,并研究她所生活的背景;;在这个社会背景下,张爱玲是如何从事文学事业;阅读她的作品深入了解其中一片的内容,从写作手法,人物情节,主题,重点语句各个方面将其剖析感知。
研究方法--
资料法:可以利用网络和图书来搜集资料
问卷调查法:根据调查目的制定问题,发给调查者,填写后统计.
还有访谈法,实验法等
分组分工--
马子蕙--搜集资料并整理
江妮妮--总结部分内容.
陈微--阅读关于张爱玲的作品集,写心得.
邵妙琍--撰写论文
研究成果及展示方法--
我们会以小论文或幻灯片来展示
教师评语--
过了解张爱玲的生平事迹从而影射到文学,历史两方面是很不错的一种做法!了解其事迹,再读其作品从而又对中国近代历史做出一个新的认识是值得赞美的!但在研究过程中出现的一些细节问题也是不容忽视的——对其材料的筛选不够全面,完整,到位。导致研究不够深入,应当改正!希望该组成员可以发挥优势,避免缺陷。


学生心得与体会--
从研究过程中,我们了解了一代才女一生的坎坷,父母离异,破碎的家庭给她的童年蒙上了阴影,父亲的残暴,让她幼小的心灵划满伤痕,但我们从中出了看到她的可悲更加看到了她的坚韧,她的不低头精神。此外我们从中也看到了她洋溢的才华以及当时社会的黑暗……但是我想;她是孤独的,一辈子都是孤独的。一生的才情始于她的孤独。终于她的孤独。在怒骂和泪水中挣扎重生,在生死边缘几度徘徊,而后浴火重生,迸发出无限的文学激情。苍凉的文字中我们看到了穿旗袍的年代里人们的精神面貌——积极反抗与堕落形成极其鲜明的对比。社会的动荡让人们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文章录入:200813C1    

上一页  [1] [2] [3]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