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古楼兰消失之迷
作者:温岭中学  文章来源:温岭中学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9/1/1 18:55:29  文章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nbsp;was abandoned.

关键字--
古楼兰|环境|消失|启示
研究意义--
通过对楼兰消失的调查,一方面,扩大了我们小组成员的知识面,另一方面,也提醒当代人们注意保护环境。
背景--
楼兰是中国西部的一个古代小国,国都楼兰城(遗址在今中国新疆罗布泊西北岸)。西南通且末、精绝、拘弥、于阗,北通车师,西北通焉耆,东当白龙堆,通敦煌,扼丝绸之路的要冲。国人属印欧人种。汉武帝初通西域,使者往来都经过楼兰。楼兰屡次替匈奴当耳目,并攻劫西汉使者。元封三年(前108),汉派兵讨楼兰,俘获其王。楼兰既降汉,又遭匈奴的攻击,于是分遣侍子,向两面称臣。后匈奴侍子安归立为楼兰王,遂亲匈奴。王弟尉屠耆降汉,将情况报告汉朝。昭帝元凤四年(前77),汉遣傅介子到楼兰,刺杀安归,立尉屠耆为王,改国名为鄯善,迁都扜泥城(今新疆若羌附近)。其后汉政府常遣吏卒在楼兰城故地屯田,自玉门关至楼兰,沿途设置烽燧亭障。魏晋及前凉时期,楼兰城成为西域长史治所。 
  距今约1600年前楼兰国消失,只留下处古城遗迹。楼兰古城位于东径89°22′22〃,北纬40°29′55〃,地处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若羌县北境,罗布泊的西北角、孔雀河道南岸的7公里处。 
  楼兰国的远古历史至今尚不清楚。楼兰名称最早见于《史记》。《史记.匈奴列传》记载,“鄯善国,本名楼兰,王治扦泥城,去阳关千六百里,去长安六千一百里。户千五百七十,口四万四千一百。”大约在公元前3世纪时,楼兰人建立了国家,当时楼兰受月氏统治。公元前177年至公元前176年,匈奴打败了月氏,楼兰又为匈奴所辖。
公元400年,高僧法显西行取经,途经此地,他在《佛国记》中说,此地已是“上无飞鸟,下无走兽,遍及望目,唯以死人枯骨为标识耳”。楼兰--这座丝绸之路上的重镇在辉煌了近500年后,逐渐没有了人烟,在历史舞台上无声无息地消失了。
  公元4世纪之后,楼兰国突然销声匿迹。 
  据《水经注》记载,东汉以后,由于当时塔里木河中游的注滨河改道,导致楼兰严重缺水。敦煌的索勒率兵1000人来到楼兰,又召集鄯善、焉耆、龟兹三国兵士3000人,不分昼夜横断注滨河引水进入楼兰缓解了楼兰缺水困境。但在此之后,尽管楼兰人为疏浚河道作出了最大限度的努力和尝试,但楼兰古城最终还是因断水而废弃了。
  有说楼兰的死亡,是由于人类违背自然规律导致的,楼兰人盲目滥砍乱伐致使水土流失,风沙侵袭,河流改道,气候反常,瘟疫流行,水分减少,盐碱日积,最后造成成王国的必然消亡。 
  无论怎么说,有一点是肯定的,给楼兰人最后一击的,是瘟疫。这是一种可怕的急性传染病,传说中的说法叫“热窝子病”,一病一村子,一死一家子。在巨大的灾难面前,楼兰人选择了逃亡——就跟先前的迁涉一样,都是被迫的。楼兰国瓦解了,人们盲目的逆塔里木河而上,哪里有树有水,就往那里去,那里能活命,就往那里去,能活几个就是几个。楼兰人欲哭无泪。他们上路的时间,正赶上前所未有的大风沙,是一派埋天葬地的大阵势,天昏地暗,飞沙走石,声如厉鬼,一座城池在混浊模糊中轰然而散…… 
至此,辉煌的楼兰古城也就永远地从历史上无声地消逝了。虽然逃亡的楼兰人一代接一代地做着复活楼兰的梦,但是,梦只能是梦。而且,梦到最后,连做梦的人都等不及,消失了,楼兰,依然是风沙的领地,死亡的王国。
    西域古国楼兰,曾是赫然于世的楼兰国国都扦泥城,被称为“沙漠中的庞贝”,国外学者称之为“一页紧张的世界史纪念碑”。 古楼兰在历史上是丝绸之路上的一个枢纽,中西方贸易的一个重要中心。早在2100多年前就已见诸文字的古楼兰王国,在丝绸之路上作为中国、波斯、印度、叙利亚和罗马帝国之间的中转贸易站,当时曾是世界上最开放、最繁华的"大都市"之一。
然而,公元500年左右,它却一夜之间在中国史册上神秘消失了,众多遗民也同时"失踪"。他们到底去了哪里?多年来这一直是个难解之谜。楼兰的消失到底和哪些因素有关呢?到底是什么是当初繁荣的楼兰几乎在一夜之间消失得无影无踪,我们小组就这个问题展开了一系列的调查和讨论。

研究目的与假设--
目的:通过对楼兰消失的研究调查,提醒人们加强环保意识
假设:楼兰的消失可能与环境因素有关

研究内容--
楼兰以往的繁荣以及消失的影响因素
研究方法--
上网搜集
图书馆查阅资料
分组分工--
分组一:搜集整理资料
分组二:总结上传报告
研究成果及展示方法--
成果:了解古楼兰消失的相关因素
展示方式:结题报告
教师评语--
该小组研究内容比较新颖,但主题过于广泛,
小组成员合作默契,有较好的合作精神

学生心得与体会--
  虽然这次研究的问题可能并不是那么的引人注意,但我们认为,这也是很好的环保教育,我们应该时刻关注社会中的问题,为人们的生活生产提供更好的环境。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