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数年时间的验证,最后得出结论——他的实验不能证明“用进废退”学说的正确性而分离规律是正确的。
中学生研究性学习的选题中,仿效这种形式是比较理想的。他们可以把自己听到、看到的一些似乎是科学的结论拿来验证,这样做大多可以完整地进行整个研究过程。
笔者在所在学校的初二年级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许多学生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人脸上会长黑痣?”,笔者让他们先来猜猜看,结果是五花八门,有遗传、晒太阳、酱油吃多了、老鼠碰到了脸等等。随后,笔者让学生设计了调查表, 对遗传因素进行了验证,得出了结论——有70%的学生的黑痣与遗传有关。类似的课题很多,如“O型血的人容易得消化性溃疡”,“晒了太阳就会头晕”等等。研究方法一般包括调查法和实验法。
2.考察型
它是回答“……是怎样的?”的问题。
这是科学家的另一大类工作,其目的是认识自然现象和了解自然资源等。最后的成果是考察报告或调查报告。它所用的方法主要是观察法。例如,科学家对南极的综合考察。从生物学科的角度看,属于同一类的是对一个比较小的范围的某类生物资源的调查,还有是对某种动物、植物的观察研究等。
这类研究对中学生也是十分的适宜。笔者早年就组织过本校初二年级的部分学生,开展了位于校园内一座小山的蜘蛛种类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