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研究性学习:学生为何“选题难”
作者:www.wlst…  文章来源:www.wlstudent.com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8/8/5 21:09:08  文章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更新时间:2006-6-13

    全国部分普通高中开始试点的“研究性学习”已得到来自各方面的重视。据悉:高考中将有部分题目涉及“研究性学习”;高中阶段“研究性学习”论文优秀者可以直接保送大学,率先开始试点的人民大学附属中学已有学生被保送大学。

但是,学生在选题过程中出现的“选题难”仍显得非常突出。本刊刊出对周庆林老师的专访《研究性学习:如何面对学生选题不当》后,编辑部和周老师接到了很多电话,询问有关问题。看来,学生为何选题难,是一个应该从源头重视和深究的问题。

教育者与被教育者的成长过程都缺少探索教育的背景。中国学生要到大学四年级才开始跟着老师做科研课题,而在国外这种教育是从学龄前就开始了。中国教育代表团在考察法国学前教育时,观摩了这样一节课:“豚鼠喜欢吃什么”。上课时,老师把一群孩子带到豚鼠笼边,事先准备好奶酪、糖果、生菜,然后问大家:“豚鼠喜欢吃什么?”众说纷纭。有的孩子根据自己的喜好,说豚鼠喜欢吃巧克力。于是,老师把巧克力和其它三样东西一并放入笼子。答案立刻得出:豚鼠爱吃生菜!这个答案不是老师灌输的,而是孩子们自己发现的。老师又问:“豚鼠是怎么发现生菜的?听到的,看到的,还是嗅到的?”又是众说纷纭。老师让几个孩子把生菜嚼得嘎吱、嘎吱响,豚鼠充耳不闻。于是“听见的”被排除;老师又把用绿纸做成的生菜与真的生菜放在一起,豚鼠还是直奔生菜。于是,“看见的”又被排除。结论是:嗅到的。至此,课程还没完。在欧美国家,四五岁的孩子就被要求提供“实验报告”。“实验报告”可以画画儿,可以给父母口述,由他们代笔。但无论哪种形式,都要求原原本本记录实验过程。那天,孩子们把奶酪、糖果、生菜、巧克力“纸生菜”等都贴在了他们的“实验报告”上。

  如果这样的课在我们这儿会怎么上,恐怕过来人都不陌生:老师念:“豚鼠吃生菜。”学生跟读三遍。然后考试:“豚鼠吃()”,填生菜的,100分;填其他,0分!

这就是探究式教育与灌输式教育的区别所在。相比之下,国外儿童不仅学会了知识,而且学到了学习知识的科学的方法。启蒙教育阶段的探究性学习活动为日后的“研究性学习

[1] [2]  下一页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