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07-9-28
素质教育在生物教学中就是要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的科学知识、技术原理与社会生产实际相结合,更好地应用科技知识、关注社会问题,从而体现科学价值。同时使学生把所学习的知识与应尽的社会责任联系起来,并形成自觉关注科学技术发展的良好习惯。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就中学生物科学素质教育与生物科技活动的问题谈几点看法和体会。
1.充分发挥课堂教育的主渠道作用为科技活动奠定理论基础
我们知道,没有科学理论指导的实践是盲目的实践,生物科技活动是科学实践,当然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因此生物科学理论的学习无疑是进行科技活动的前提和基础。实践中,我的做法主要是充分发挥课堂主渠道的作用,努力为学生进行科技活动打好基础。
1.1 从介绍生物科学人物入手,培养学生的科学情感
从心理学的角度看,中学生求知欲强,但往往对乏味的理论灌输不感兴趣,这要求教师在培养学生对学科兴趣方面多做文章。实践中,我们着重介绍一些关于生物科学家及其从事研究活动的故事。如我国育种专家袁隆平受水稻天然杂种的启发,产生了改良水稻品种的愿望,决心要找到一种雄性不育的“母稻”生产出水稻的杂交种。从此他踏上了一条前人没有走过的路;米斯坦和柯勒在探索尝试中充分发挥想象力,设计出极富创造性的实验方案,成功制备单克隆抗体;学习达尔文的进化论思想和自然选择理论的发展过程,介绍达尔文凝集着27年心血的科学巨著《物种起源》等。让学生有感性认识,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以及对本学科的学习兴趣,逐步让他们明确生物学的发展凝结着科学家艰辛的劳动,没有坚韧不拔的毅力和不畏艰险的精神,是不可能取得成功的。一个具有良好科学素养的人,应该具有坚强的意志和不屈不饶的精神。
[1] [2] [3]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