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中学生于随笔的认识”课题开题报告
作者:温岭中学  文章来源:温岭中学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8/6/5 22:53:54  文章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身为拥有悠久历史的华夏学子,自幼便处在浓郁的文学氛围中,浪漫、正肃、严谨、不羁的各种气质浸染着诗词曲歌自然而平实地渗入我们的内心。正处于文艺复苏的时代,于大局,专家学者翻开庄重的历史,纷呈出孔孟老庄之经典,于我们学生,薄薄的随笔本也要承载起过去的份量来打开轻舞的未来。

1、随笔已作为学生一般的必留作业

中学生对于随笔的态度,正如对于每日的课间操,那是习惯的事。那到底是抱着健康身心的态度还是无所畏的历行差事,却是值得重视的。学生在于今天,多惯用简单便捷的方式来愉悦身心,对于随笔的态度,是否会有嫌麻烦的倾向,还是很愿意把自己的一时灵感用文字的形式保存下来?对于随笔是否应成为一种规范化的正式作文,每一定时间必须完成量化的随笔是否合理还存在着疑问,于是,决定以本校为基本单位,就各个年级完成随笔的状况展开调查,结合主观的意见,回答随笔的“作业性”和“自然性”

2、中学生随笔经常苦于其内容

人们常常会有感而发,而随之文思泉涌产生创作的欲念。而当代中学生常疲于应付频繁的大小测验与来自家长教师的压力而苦于填鸭式的课堂,与社会广泛的接触是极少的,一有机会放松也觉得无可适从,没有计划地闲游于网络或茫然于床铺。因此可收集的随笔材料是十分单调与少的,这也造成了为何有些同学不愿写,不能写的苦恼。这对于写作质量贫乏和写作能力的提高是十分不利的,也间接导致对其的厌恶感,于是常有同学就常常“借”取他人的作品来完成形式上的任务。由此可其,目前的问题还是颇为严重的,亟待解决。

3、中学生对随笔意义的了解程度存在误区

每个学生都具有独特的思维发展特点和学习特性,有丰富且个性化的学习经验和态度。他们对随笔的看法是什么,为什么写,想不想,愿不愿,能不能,会不会写。从他们独特的经历和体验入手,对他们心理进行研究,有助于深化认识,避免写作的盲目性和随意性。随笔的时代可以上溯到唐宋以前,对随笔最旱做出的定义是唐宋文人、骚客的超逸或许我们难以了解,但是我们的个性就是资本,尽管酣畅淋漓地展示自我,想必定不会输给任何大家的。

本课题是一个有实践价值的学习性课题,其创新意义表现为:

1)选择普通但决不平常的随笔作为研究对象,多视角探讨非智力因素,以一般大众心理为核心,体现学生的一般心理特征以及相关因素,提升经验研究选题角度较独特。

2)目前末找到类似的研究经验和实践结论,在研究对象方面作尝试性探索。

研究内容与目标

该课题所研究的对象作为习作的基础环节和前提条件之一,着眼于中华文学的在中学生学习生活中的小小体现,希望以一斑以见全 。主要借鉴前辈在各领域的研究方法经验,从调查研究入手,重点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动机、态度和行为特征,为提供中学生了解随笔,提升能力,希望成功。

重点研究的四个子课题:

1、随笔的正确定义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