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漯河市召陵区实验小学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8-6-12
课堂提问是指教学提示或传递所学内容原理的刺激或学生做什么以及如何做的指示,是“有效教学的核心”,是数学启发式教学的一种主要形式,也是教师经常运用的教学手段。课堂提问不仅包含着问题,还包含着老师对问题的设计方式,包含着教师的启发、鼓励、暗示、点拨,也包含着学生对问题的应激状态,是一种最初由问题引起,却远远胜过问题的整个课堂的动态表现。学记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愤就是指学生对问题有所思考,而没有想通的一种心理状态,显然“问题”是学生进入这种心理状态的前提。因此,如何增强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是值得我们每一位老师认真研究和探讨的重要课题。一方面教师要思考如何通过提问调动学生的学习动机,发掘学生内在的积极因素;另一方面教师要加强实践、深刻反思,改进和提高课堂教学提问的基本技能。下面结合本人的教学实际就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几种方式和要注意的问题,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 课堂提问的几种常见方式。
1. 悬念设疑式。
悬念设疑式就是教师在知识的重点处设置悬念,让学生产生疑问,从而引发学生的积极思考,形成生动活泼的教学范围。例如在教学年、月、日一课时,我是这样提问的:“同学们,你们今年几岁了?谁知道自己的生日是几月几号?”学生回答后,老师故意设置悬念:“我们班大部分同学都是8岁了,过了8个生日。可是小丽今年也8岁了,却只过了2个生日,你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问题一提出,学生一脸的茫然,好象在说:“怎么会呢?”都迫切地想知道到底是怎么回事。这样悬念设疑对学生的心理产生刺激,使教学紧紧扣住学生的心弦,启发学生积极思考,激起学习新知的强烈兴趣,从而提高教学的效率。
2. 激趣引思式。
兴趣激发灵感,是发现的先导,积极的思维活动建立在浓厚的兴趣和丰富的情感上。我国伟大教育家孔子也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都说明兴趣是学习的源泉。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想方设法增加一些趣味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让学生积极主动思维。比如在教学能被5整除的数的特征时,老师可以这样激趣提问:“同学们,你们随便说出一个数来,老师不用计算就能知道它能不能被5整除,你们相信吗?咱们来试试把!”接着学生任意说数,老师很快地给出判断,通过验证老师结论的正确,学生必然会产生疑问,进而产生释疑的心理需求。这样不仅抓住了新知的实质,提出了需要研究的新问题,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的积极性就能充分调动起来。
3. 旧知迁移式.
数学知识有很强的连贯性,前面的知识是后面知识的基础,后面知识是前面知识的发展。因此,教师要善于抓住新旧知识的连接点进行引新、设问、激疑。例如在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时,可以先出示这样的问题:“有2个苹果,平均分给2个人,每人分几个苹果?”这个问题并不难,学生可以很快地利用以前的知识算出每人分得1个苹果。老师接着提问:“把1个苹果平均分给2个人,每个人会分到多少呢?”学生们议论纷纷,很快有学生说出每人可以分半个苹果。老师紧跟着提问:“半个苹果应该怎样表示呢?”这样层层递进的提问,使学生的思维一直处与积极的思考状态,恰当地利用了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为理解分数这一概念做好了充分的铺垫,促进了知识的迁移。
4. 拓展延伸式。
一堂数学课的结束,并不意味着教学内容和学生思维的终结。“学贵存疑”,有疑是对知识“学而不厌”的需要。在一节课结束时,教师如能设计出“新颖别致”的疑问,激发学生利用旧知和阅读课外新知解决“存疑”,可使课堂内学习延伸到课外,从而实现课内、课外有机统一。例如在“角的初步认识”这节课下课前,我提出了这样的问题:“今天,我们一起 [1] [2]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