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数学活动课“星期的推算”教学反思
作者:温岭学生…  文章来源:www.wlstudent.com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9/1/2 22:56:21  文章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漯河市召陵翟庄中心小学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8-7-7     1.角色扮演,软化知识。
    校长在谈整体建构和谐教学法的具体做法和效果时,第一条就是“课堂教学首先要讲究有效性”。星期的推算,是时间教学中的硬骨头。怎样软化这块内容,利于学生的消化吸收?日期虽然与学生朝夕相伴,但学生注意的是其中的一天,没有整体观念。因此这类问题对小学生而言是抽象的、难以理解的。如何让学生看见“森林”?我想到了用木组林,调动学生的想象力,以林创森。把班级的每一位学生转变为具体的某月某天,即个人看为木,集体为林。学生在小圈子里体验周期的变化规律,然后扩展。事实证明,学生担任角色后,责任感强,学习体验深刻,学习状态投入,学习效果显著。
    2.适时点拨,感悟知识。
    整体建构和谐教学法认为:“一旦问题有了变化,学生往往会束手无策,这是因为他们缺少隐性通用工具──解决某一类问题的一种思维方式或方法。”当学生的感性认识到一定程度时,教师可以通过恰当的问题提升学生的认知水平,从知识的层面过渡到方法的层面上来。如:当学生发现2月18日星期六,2月25日、2月11日、2月4日、3月4日、3月11日也是星期六时,相邻之间相差7已突现出来。“为什么是7的倍数而不是8、9等其它数的倍数呢?”在星期的推算中,7无疑是个头等重要的数据。抓住了7就等于成功的一半。此问的设计解释了学生心中的疑惑。加速了“用日期差除以7”这个方法的浮现。
    3.精心设计,层层深入。
    在此难点突破的设计中,我采用从形象──抽象,从能被7整除的日期差──不能被7整除的日期差,从独立思索──小组讨论,从实践──概括,从概括──验证。通过一系列活动的开展,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掌握方法,形成能力。如引导学生掌握方法的几个问题设计:1.和指定日子星期相同,它们的差有什么规律?2.如果它们的日期差不是7的倍数,它的星期数怎样推算?3.怎样判断某一天是星期几?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是教师用“暗线”控制引导“明线”。通过教师的引导“知识线”让学生掌握了知识,“方法线”让学生形成了能力,老师的教法转化为学生的学法。
    4.推荐作业,调动潜能。
    校长在整体建构和谐教学法符合心理学观点一节中讲了高斯的故事。老师在无意识当中,把一道有两千年历史的数学难题交给了高斯,高斯用一个晚上的时间解答出来。在得知真相后,高斯说:“如果有人告诉我,这是一道有两千年历史的数学难题,我不可能在一个晚上解决它。”这说明人的潜能是巨大的,在没有任何限制时,可以有意想不到的发展。我在拓展教学时,尽可能给学生最大的弹性空间,使学生自由自在地发展。播种希望,收获惊喜。
    整体建构教学法提倡从整体入手,研究和处理对象,时间的规律从整体把握,规律一目了然,分割就零乱无序,学生感到星期推算很难,原因就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采用角色扮演,定位,成功的把学生的注意力从部分转移到整体关注,学生轻易的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