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漯河市召陵试验小学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8-6-23
课堂提问是教师教学艺术的综合反映。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巧妙的提问能够激发学生的积极思考,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提高学生运用已经掌握的语文知识,独立解答具体问题的能力。下面就语文课如何巧设疑问,激起学生的兴趣和思索,来谈谈自己的体会和看法。 一、 难易适度,层层递进 作为一名教师,一定要系统地了解所任学科,熟悉各年级的教学任务,了解学生的知识底数,掌握他们的心理特点。课堂教学中提出的问题一定要精心设计,既不能让学生不思即答,也不能让学生绞尽脑汁得不到答案,要善于采用“跳一跳,摘果子”的方法,由浅入深,层层递进,为学生解决较难或最难问题铺设台阶。例如:《负荆请罪》一文有这样一个思考题:为什么说蔺相如“真是一个深明大义、宽容大度的人”?为了解决这样一个难题,我设计了二个小问题:第一,“深明大义、宽容大度”该怎样理解?第二,蔺相如的“深明大义、宽容大度”体现在哪里?这样的提问能够启发学生的积极思维,引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的学习自信心。 二、紧扣目标,抓准关键 课堂提问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抓准关键,把问题提在节骨眼上,使提出的问题能够或统领全局,或揭示重点,或突破难点,或综合概括。这样的问题往往可以牵一发而动全身,对理解课文,体会感情有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船长》一文中有这样一句话;“没有一个人违抗他的意志,人们感到有个伟大的灵魂出现在他们的上空。”这个句子含义深刻,倾注了作者的写作目的。围绕这句话我设计了两个问题:第一,“伟大的灵魂”是指什么?第二,联系上文想想为什么没有人违抗他的意志?是什么感染了船上的每一位乘客?通过讨论使学生认识到:在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哈尔威船长一心想到的是先救乘客,把救援妇女和儿童摆在首位,惟独没有想到自己的安危,这种崇高的精神境界震撼着船上的每一个人。 三、以问促读,边读边思 为了防止学生在课堂上漫无目的地读课文,也为了引起学生读的兴趣,教师就必须提出启发性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边读边思,这有助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对知识的掌握。例如:讲授《夹竹桃》一课,我为了引导学生读课文,就提出这样的问题,作者为什么爱上了夹竹桃,是由于哪几方面的原因?要求学生小声朗读课文后回答。促使他们有目的地去读课文,激发学生读思结合,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由此可见,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师必须吃透学生的知识技能水平和智力水平,吃透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心理活动的特点,变化发展的状态,并正确加以引导、启发、激励,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有效地学习,从而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提高“会学的能力”促使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