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女性在追求美丽的道路上,可谓是一路狂奔,在短短的30年间,在中国女性的脸上所折射出来的,不仅仅是中国女性在经历特殊压抑期之后的反叛与爆发,更是对自我身体的“重新发现”。然而,当原始的蛤蜊油换成了种种的国际品牌,中国女性的脸在越变越美丽的同时,亦正成为被不断挖掘的“价值空间”。
“护肤”的最初品牌记忆
友谊、百雀羚、霞飞、永芳等是上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初女性对于“护肤”的最初品牌记忆。此时,国产护肤品牌亦一度迎来发展的“春天”。不仅新的品牌不断出现而且种类亦不再局限于润肤品,口红、眉笔等化妆品开始大量出现,“美容”的概念亦逐渐萌芽。爱美的女青年们开始勇敢尝试修饰自己的脸。虽然大多数女性仍将化妆视为“大胆”之举,但早在1980年代初,教女性如何化妆的内容已经在杂志上可以找到。
国际品牌:全新的美丽风向标
虽然上世纪80年代中国女性的妆台基本上仍为国产品牌所占据,但实际上从1980年代初开始,资生堂等外国护肤品牌就已开始进驻中国。只不过那时这些品牌只能在华侨和上层人士经常光顾的外汇商店才能买到。直到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像资生堂、欧莱雅、雅诗兰黛、玉兰油等国际品牌才逐渐走进大众视线。而在短短10多年后的今天,中国女性的妆台则已完全与国际接轨。纽约巴黎的新款妆品几乎在同一时间即可出现在中国。与此同时,这些国际品牌强有力的广告攻势,亦不断地为中国女性塑造着全新的美丽风向标。
化妆品广告
流行期:90年代初至今
肤平:药物香霜,滋润皮肤,能治青年人面部疙瘩、粉刺。
祛斑净:最新配方,药物香霜,长期擦用可消除雀斑、蝴蝶斑。
1979年1月,北京第一块主打美女图的护肤品广告牌出现在五四大街。在巨大的广告牌上,一个烫着卷发,穿着红衫的年轻姑娘满脸笑意地望着过往的行人,健康的脸庞上泛着粉红。头像右侧是两瓶化妆品。两行再朴实不过的广告语被安置在广告牌下方。30年过去,随着注重营销的国际品牌占据主导地位,护肤品广告在我们的生活中已随处可见,广告创意亦令人眼花缭乱,但唯一不变的则是必不可少的美女形象。
“美容课堂”
曾几何时,涂点“雪花膏”都要背上“臭美”的骂名,化妆更是被视为“禁区”。不过,在上世纪80年代初,中国女性就已经开始不仅仅满足于涂护肤品了。都市的年轻女青年们开始大胆尝试“描眉涂唇”。在上世纪80年代初的杂志上即已开始出现教女生如何美容的专栏,甚至有杂志专门辟出彩页手把手教女性如何化出各种风格的妆容。而这种实用的“美容课堂”在今天的时尚杂志中亦成为必不可少的内容。
时尚启蒙
上世纪90年代初,从美国归来的靳羽西以她那标志性的烈焰红唇和童花头给中国女性带来了最具象的时尚启蒙。而她撰写的《亚洲妇女美容指南》,亦成为第一本教中国妇女如何利用化妆品作为工具,建立自我形象的美容书。随后,她又创立了以自己的名字命名的化妆品品牌。到今天,羽西这一品牌已成为不少中国女性的妆台宠儿。
流行期:上世纪70、80年代
|